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站
網站地圖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主頁  >> 綜合基礎知識  >> 其它   
其它
綜合基礎知識精選練習題(23)
http://iofate.cn       2012-04-17      來源:浙江公務員考試網
【字體: 】              

  1.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絕對觀念”先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絕對觀念外化或異化的結果。這種觀點屬于:


  A.主觀唯心主義


  B.客觀唯心主義


  C.主觀唯物主義


  D.客觀唯物主義


  2.下列選項不屬于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形式的是:


  A.哲學 B.宗教 C.語言學 D.藝術


  3.______是標志客觀實在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


  A.精神 B.聯系 C.物質 D.矛盾


  4.______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全部理論的基石,同時也為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提供了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A.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B.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規(guī)律


  C.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D.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


  5.1930年5月毛澤東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鮮明表達了實事、_____和獨立自主的根本觀點,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已略具雛形。


  A.統(tǒng)一戰(zhàn)線 B.農村包圍城市


  C.群眾路線 D.武裝奪取政權


  6.黨的_____報告在黨的文獻中第一次提出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概念,對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指導意義、科學體系和時代精神作了新的闡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屆三中全會


  7.________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應有的精神狀態(tài),是中國共產黨終緊跟時代的基本前提。


  A.執(zhí)政為民 B.解放思想 C.與時俱進 D.實事求是


  8.科學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表現,其核心在于: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統(tǒng)籌兼顧 C.全面協調可持續(xù) D.以人為本


  9.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中國公民、組織在中國境內一律適用于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之外對中國國家或公民犯罪按中國刑法規(guī)定應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依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由此可以判斷,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范圍屬于:


  A.屬人主義 B.屬地主義 C.保護主義 D.結合主義


  10.《憲法》第2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边@些規(guī)定共同表明了我國的:


  A.國體 B.政體 C.議事原則 D.國家結構形式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iofate.cn/>)參考答案解析


  1.B。主觀唯心主義吧把人的精神當作世界的本源。如:孟子:萬物皆備于我。王陽明:心無外物。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精神當作世界的本原。如:宗教觀念;柏拉圖:理念論。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亦稱機械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發(fā)展的第二種形態(tài)。以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解釋自然界和認識論問題的哲學學派。以17、18世紀西歐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為典型。它承認世界是物質的,在反對唯心主義和宗教神學的斗爭中起過積極作用。


  2.C。政治上層建筑是指人們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軍隊、警察、法庭、監(jiān)獄、政府部門、黨派等國家機器和政治組織。思想上層建筑是指適應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哲學、宗教等等。言語學很早就出現了,不屬上層建筑,是人們溝通的工具。


  3.C?!拔镔|是標志客觀實在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它不依賴于我們感覺而存在,為我們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物質這個概念在認識論上……指是不依賴于人意識并且為人意識所反映客觀實在”,出自《列寧選集》。


  4.D。世界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是馬哲關于世界本質問題的一個基本原理。其內容包括:(1)世界是統(tǒng)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個;(2)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即世界統(tǒng)一的基礎是物質;(3)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而不是單一的無差別的統(tǒng)一,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以具體物質形態(tài)的差異性、多樣性為前提,而物質形態(tài)的差異性、多樣性又以它們的客觀實在性為基礎。這一原理是辯證唯物主義整個理論大廈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系列原理、原則都是以世界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為基礎,為中心的。


  5.C。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根本點和出發(fā)點,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6.A。1997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是十五大的主題,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紀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十五大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稱謂,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黨繼續(xù)前進的旗幟,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黨章,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鄧小平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fā)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所產生的又一理論成果。


  7.C。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與時俱進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根本要求,是人們的思想要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隨著事物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


  8.D。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發(fā)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其核心和本質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也是進一步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具體體現。


  9.D。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并受中國法律保護。但是,這里存在著適用中國法律與適用所在國法律的關系問題。對此,應當根據法律區(qū)分情況,分別對待。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效力。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也有可能適用中國法律。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是采取屬人兼屬地的原則,因此,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不是單一主義而是結合主義的。


  10.B。政體就是政權的組織形式,亦即統(tǒng)治階級采取何種形式在組織政權機關。所以,政體是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憲法》第二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利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里,明確的規(guī)定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代表大會制,這就是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組織形式。



?
互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