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站
網站地圖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主頁  >> 綜合基礎知識  >> 其它   
其它
2025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封建社會(三)
http://www.iofate.cn       2024-04-22      來源:永岸公考
【字體: 】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給大家?guī)淼某WR相關考點是“封建社會(三)”。
 
  魏晉南北朝,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主要分為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
 
  一、三國時期
 
  從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
 
  1、三國鼎立
 
  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建魏,定都洛陽。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蜀,史稱蜀漢。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劉禪繼位,吳、蜀重新結盟。
 
  公元225年,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平定蜀國南方。
 
  公元225年,諸葛亮作《出師表》,是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克復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自《出師表》。
 
  考點:
 
  ①、勤勉。
 
  ②、說的是諸葛亮。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自《出師表》。
 
  考點:諸葛亮。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業(yè),國號吳,史稱東吳,標志三國鼎立局面全面形成。
 
  2、重要戰(zhàn)役
 
  ①、官渡之戰(zhàn)
 
  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紹的10多萬大軍在官渡決戰(zhàn)。曹操親率5千精兵夜襲烏巢,燒毀袁紹的軍糧,并乘勝追擊,大敗袁紹,史稱“官渡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典故:火燒烏巢
 
 ?、?、赤壁之戰(zhàn)
 
  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企圖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208年,曹操率20多萬大軍南下,與孫權、劉備5萬聯(lián)軍在赤壁決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使用火攻,曹軍大敗,退守北方。這一戰(zhàn)役史稱“赤壁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典故:火燒赤壁
 
 ?、邸⒁牧曛畱?zhàn)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后,為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率軍討伐東吳。東吳陸遜利用火攻大敗劉備,史稱“夷陵之戰(zhàn)”。
 
  典故:火燒連營
 
  二、兩晉
 
  1、西晉的建立
 
  三國后期,魏國的力量日益強大,公元263年,魏滅了蜀,公元265年,司馬炎奪取魏政權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2、西晉的滅亡
 
  西晉的統(tǒng)一是短期的,由于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內遷的少數(shù)民族和各地流民不斷起義、反抗,內亂發(fā)生了八王之亂,外患有五胡亂華,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占長安,終于導致了西晉的滅亡。
 
  3、東晉
 
  公元317年,西晉滅亡后,皇族司馬睿在江南建立政權,史稱東晉,形成了南北分裂的格局。
 
  4、十六國
 
  北方各族統(tǒng)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國家,史稱十六國。
 
  5、淝水之戰(zhàn)
 
  公元383年東晉和前秦之間發(fā)生在淝水的一場戰(zhàn)爭。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余萬(實則僅二十多萬)的前秦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
 
  此戰(zhàn)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tǒng)治權,但使北方暫時統(tǒng)一的局面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qū)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典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屐齒之折。
 
  6、東晉高僧
 
  法顯是東晉高僧,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公元399年從長安出發(fā),經西域至天竺尋求戒律,游歷30余國,前后歷時14年,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和撰寫了《佛國記》等著作,被稱為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三、南北朝
 
  公元383年,統(tǒng)一黃河流域的前秦和東晉間的淝水之戰(zhàn),東晉取得了勝利,不久,前秦瓦解,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在南方,東晉之后,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史稱南朝,建都于建康(六朝古都)。
 
  在北方,經歷了北魏、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五個朝代,史稱北朝。
 
  公元386年,鮮卑族拓跋跬建立北魏,逐步統(tǒng)一北方,一躍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后來東魏和西魏又被北齊和北周所代替。
 
  1、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其主要內容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制,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分明姓族,改易漢俗等。
 
  均田制的實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占有權,減少了田產糾紛,有利于無主荒田的開墾,因而對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起了積極作用;同時有利于依附農民擺脫豪強大族控制,轉變?yōu)閲揖帒?,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農這一階層的人數(shù)大大增多,保證了賦役來源,從而增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四、選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命其制定的制度。
 
  它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
 
  九品中正制創(chuàng)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來,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門第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標準,到西晉時終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使得九品中正制淪為維護和鞏固門閥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
 
  《宋書·恩幸傳序》: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蓋以論人才優(yōu)劣,非謂世族高卑。”
 
  刷題鞏固
 
  1、下列不屬于三國時期"三大戰(zhàn)役"的是(     )。
 
  A、潼關之戰(zhàn)
 
  B、官渡之戰(zhàn)
 
  C、赤壁之戰(zhàn)
 
  D、夷陵之戰(zhàn)
 
  解析:
 
  本題考查人文歷史。
 
  三國時期"三大戰(zhàn)役"是指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官渡之戰(zhàn)、建安十三年孫權劉備聯(lián)軍與曹操大軍的赤壁之戰(zhàn)、還有章武元年吳軍和蜀軍之間的夷陵之戰(zhàn)。
 
  A項錯誤,潼關之戰(zhàn)不特意指明的話,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建安十六年曹操擊破馬超、韓遂等關中聯(lián)軍的作戰(zhàn),這場戰(zhàn)役又稱為渭南之戰(zhàn)。還有一種說法是指安史之亂中唐軍與叛軍之間的戰(zhàn)爭。無論哪一種說法,都不屬于三國時期的三大戰(zhàn)役。
 
  B項正確,官渡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三大戰(zhàn)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之一,此戰(zhàn)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C項正確,赤壁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三大戰(zhàn)役"之一,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zhàn)役之一,孫劉聯(lián)軍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雙方各自奪取荊州的一部分,此戰(zhàn)為三國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
 
  D項正確,夷陵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三大戰(zhàn)役"之一,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fā)動的大規(guī)模戰(zhàn)役,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zhàn)例,戰(zhàn)爭以蜀漢大軍失敗而告終,三國鼎立出現(xiàn)一強兩弱的新局面。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
互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