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站
網站地圖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主頁  >> 申論資料  >> 熱點時評   
熱點時評
公考時評:中國百姓為何不愿走進歷史博物館
http://www.iofate.cn       2014-07-16      來源:光明日報
【字體: 】              

  7月4日,光明網“五老評熱點”欄目推出一期“殷墟從神壇通往人家之路道阻且長”,分析了殷墟博物院滿藏歷史與珍寶卻面臨營運困境的尷尬局面,受到網友熱議。這么高規(guī)格的博物館尚且如此,其他博物館的情況如何?我國博物館整體建設和運營情況怎么樣?博物館為何遭遇“門前冷落車馬稀”?就此,光明網記者采訪了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主任陸建松教授,以下是訪談實錄。


  博物館建設缺乏長遠規(guī)劃:“買得起馬備不起鞍”誰之過?


  截至2013年底,我國博物館數量已達4165家,全年接待觀眾數量超過6億人次。近年來,博物館建設無論從數量、規(guī)模還是速度上來說,都是我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但是與其他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明顯。截止到2011年底,美國有1.7萬余座博物館,日本有5500多座博物館,很多發(fā)達國家?guī)缀趺繋兹f人就有一座博物館,而中國目前平均每40萬人才擁有1個博物館,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0年,方可發(fā)展到每25萬人擁有一個博物館。因此,從人均的角度來講,我國博物館數量并不多?,F在博物館的快速發(fā)展某種程度上是在還過去的“欠債”。


  近幾年之所以出現博物館建設高潮,一方面與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十五大以來,黨和國家對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力推動有關。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各地政府雖然加大了對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但博物館為什么要建、如何建、建成什么樣,往往由政府決定。而且由于缺乏科學和長遠規(guī)劃,“買得起馬備不起鞍”,重建設輕經營,缺乏專業(yè)人員和經費的運營,博物館成了政府裝點門面的擺設。


  以高校博物館為例,近年來我國不少高校都擁有了自己的博物館,但要害在于高校博物館大多只是用來裝點門面,普遍存在校長和其他學校領導重視建設而不顧及后期運營的弊病。我們復旦大學的博物館其實有不少寶物,原本可以舉辦一些展覽等豐富學生生活,但因為沒有人員編制劃分,經費更是微乎其微,博物館淪為了單純的標本陳列室,遑論對社會開放。


  此外,教育部門撥付給高校的經費中也沒有博物館的專項經費,這種情況下,試圖從教學、科研等常規(guī)經費中分出一部分來運營博物館幾乎沒什么可能性。


  社會教育功能缺失:博物館奈何成“文物倉庫”


  博物館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豐富多樣,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它是一國保存歷史記憶及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途徑;其次,它是我國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旨在滿足人們的基本文化權益,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再者,博物館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個具體表現;第四,博物館是愛國主義示范教育的重要基地;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是它的非正規(guī)教育的功能。在我看來,知識普及、公共教育是博物館的主要目標和功能,應該與素質教育、國民教育緊密結合。


  2013年數據顯示,我國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63777萬人次,日均170余萬人次。然而,看似驚人的數字與13億人口的比較,平均每位公民約2年才走進一次博物館。但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平均每位國民每年3-5次走進博物館??梢钥闯?,博物館非正規(guī)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我國與發(fā)達國家差距還比較大。


  以美國為例,博物館經營就是以展示、教育和知識傳播作為核心的。在他們看來,一個博物館的經營狀況不在于收藏多少東西,不在于研究水平如何,關鍵在于是否鼓勵公眾參與博物館學習,以及博物館在傳播知識方面發(fā)揮的效力如何。美國有88%的博物館提供從幼兒到少年的教育項目,70%的博物館在過去5年中增加了面向教師和學生的服務。美國史密森尼研究院每年都與教師開展多次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還邀請相關教師參與編寫教材。


  而我國在博物館經營理念上有一個誤區(qū)。我國博物館主要扮演“文物倉庫”的角色,工作重心是文物收藏,對如何為社會和公眾服務往往不夠重視。所以,雖然我國博物館每年舉辦的展覽數量不少,但其所提供的文化產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偏低,再加上整體的展覽水平低,部分展覽學術味太重,老百姓不感興趣,也看不懂;很多博物館的展覽常年不換,觀眾隨人流匆匆轉一圈,依次將陳設的展品看過去,是什么、叫什么、有什么用途,過目即忘,進去一次后不再想去第二次。此外,各地博物館普遍存在“重展不重教”的問題,圍繞展覽舉辦的教育活動非常少。


  新時代的要求:讓“躺”著的歷史站起來


  博物館是一段歷史的凝固,如何讓“躺著”的歷史站起來,是新時代對博物館提出的新需求。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活動:


  博物館要大量策劃特展,從選題到內容到形式,根據觀眾的興趣,結合社會熱點等設置特展主題。每個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傳奇歷史,觀眾在博物館走馬觀花并非對歷史不感興趣,關鍵要用通俗、生動的講解方式讓游客著迷。


  不過,展覽固然是傳播知識的重要手段,但絕不是唯一手段,所以需配合展覽和研究開展拓展性的教育活動,形成與學校、社區(qū)長效性、規(guī)?;慕逃搫訖C制,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功用。


  博物館中的很多資源與中小學教育、素質教育、國民教育聯系很緊密,但目前的情況是,我國的教育部門不愿意去博物館開展教學,博物館也沒主動為教育部門提供服務,雙方意愿上都不夠,更何況內容和合作方式了。因此,必須從制度設計層面,把對博物館的績效考核與此掛鉤,規(guī)定其必須為學?;蛘呱鐣峁┒嗌俳逃?,要確立博物館作為國民教育體系有機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通過立法明確博物館的教育機構性質,明確博物館應加強與其他文化教育機構的橫向聯系,與學校及有關單位開展共建活動。


  同時,要將博物館納入學校教學體系。由教育部門協(xié)調建立館校聯系制度,指定專人負責促進博物館與學校的聯系。在制定教學大綱時,把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學習列入教學計劃,明確規(guī)定教師要帶學生去參觀。有些課程,如歷史、藝術史、美術、自然等,教師可以根據需要把課堂搬到博物館,進行現場教學。此外,還要將博物館納入教師培訓計劃,要求教師樹立“博物館教育理念”,熟悉并善于利用博物館資源輔助學校教育。


  學科管制導致博物館專業(yè)人才匱乏


  博物館不是建一個房子就完事,有著很強的專業(yè)性,需要專業(yè)人才隊伍支撐和經營。但目前我國博物館專業(yè)人員仍以保管和研究為主,博物館展示教育和創(chuàng)意型人才嚴重缺乏。整個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才之間有四個不適應。


  首先,博物館人才及從業(yè)人員的數量與博物館建設的數量不適應。也就是說,我國每年培養(yǎng)的博物館專業(yè)人才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博物館數量快速增長后對從業(yè)人員數量上的要求。當前,我國每年畢業(yè)的博物館專業(yè)人才從博士到本科不足300人,按照目前的博物館數量計算,每年每個博物館連一個人都分不到。


  第二,博物館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和技能不能滿足博物館的發(fā)展需要。目前博物館的很多從業(yè)人員都是半路專家,不是博物館專業(yè)出身,缺乏專業(yè)知識,甚至不少博物館的館長都是社保局、旅游局等其他部門的領導轉任的。館長都如此,更何況其他普通員工。


  第三,博物館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和所培養(yǎng)的人才的專業(yè)素質不能適應博物館經營等功能的轉換。博物館現有的從業(yè)人員中有一部分有著博物館專業(yè)背景,但這些專業(yè)人員,很多是學歷史、考古、文物等專業(yè)的,研究和關注展示、傳播等方面的人員微乎其微。


  事實上,博物館的工作內容應該包括兩個過程,一是收集、整理、保管、研究,即加工、生產、組織知識的過程,另一塊則是傳播知識的過程,而展覽等是傳播知識的重要形式。對博物館而言,收藏、保管不應該是其最終目的,展示、傳播知識,更好地服務大眾才是其最終價值的實現。但我國目前這方面的人才嚴重欠缺,這與師資的匱乏不無關系。


  高校是博物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主陣地,全國約有30余所高校設立了“博物館學”專業(yè),但是課程設置以博物館知識體系為主體的大學微乎其微,全國真正從事博物館教學和研究的高校教師也只有十多人而已,而受到博物館學教師隊伍,辦學理念等影響,這些高校事實上主要培養(yǎng)的是文物考古學專業(yè)的學生,課程設置大多數是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博物館學、文物保護的大雜燴。


  具體來看,在目前高校開設博物館的學校中,北大只有一個老師研究博物館學,吉林大學的博物館專業(yè)主要是考古,南開大學則重點做文物學的研究,復旦大學稍微好一點,正在轉型做展覽,但仍舊以文物保管、研究為主。


  博物館專業(yè)無論從專業(yè)設置、招生數量、投入,還是編制、人才引進,課題申請等方面都處于弱勢,步履艱難。我國實行學科管制,在考古學成為一級學科后,博物館更是無處藏身。有的高校在圖書情報學下開設博物館專業(yè),有的則在歷史學下面。而各地學校領導大多只關注一級學科的發(fā)展,從招生到經費投入,都不太重視博物館學。但事實上,社會和市場又需要大量的博物館專業(yè)人才,供需矛盾十分嚴重。因此,必須取消學科管制,讓學科的發(fā)展根據市場的需要去設置和開展。


  第四,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不能適應博物館類型的多樣化發(fā)展。以前的博物館主要是考古文物的陳設等,現在科技等自然科學的博物館發(fā)展迅速,但高校從來沒有培養(yǎng)過專門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精英管理人才。


  再加上目前我國招聘博物館專業(yè)人員被納入事業(yè)單位統(tǒng)招統(tǒng)考,面向所有的非專業(yè)畢業(yè)生,從業(yè)人員專業(yè)素質更是難以保障,更有甚者,部分地方的博物館成了安排關系戶的通道,專業(yè)人才進不來,非專業(yè)人員擠破門。因此,必須建立博物館從業(yè)人員資格體系的認證等,從制度設計層面來規(guī)范從業(yè)人員的素質,從而確保博物館有專業(yè)人員來運營。



?
互動消息